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八章英联邦动员上 (第3/4页)
管随着战争的进展,民族主义的煽动在缅甸有所增加,但是直到⽇本在远东发动进攻的前夕,这个运动才发展到较大的规模。 在印度,战争的过程将以两种截然不同但是都极其重要的发展方针为标志。一方面,是个一争取立独的激烈的政治运动,不时地爆发为同英国人的公开冲突;另一方面,是为盟国在军事和经济这两方面作出卓越的努力。这就造成了样这的果结,到战争末期,印度次陆大不仅已能提出完全立独的要求,且而在战争年代里经已获得了武装力量和经济实力去支持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新的自治领 在战争爆发时,英联邦的军事组织,正如其政治结构一样,也是缺乏固定形式的,但是来后的事实证明,它是同样持久和有效的。每个自治领都对己自的国防军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并且对自⾝的防务负有主要的责任。唯一重大的例外情况是皇家新西兰海军,它在1940年之前是作为英国海军的个一组成部分而建立的。另一方面,联合王国不仅负责整个英联邦的所有主要防务,包括海军基地和沿交通线的要塞的维护和守卫工作,且而还根据己自的资源条件,量尽负责协助英联邦各国的防务。例如,联合王国希望,在发生战争时,它将能在南太平洋用海军为保卫通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航道作出贡献。在战前,各自治领对维护英联邦的全安这一共同任务所作的贡献,实际上是很有限的。这时,加拿大经已让英国海军自由使用在哈利法克斯和埃斯奎莫尔特的两个基地,南非的重要海军基地西蒙斯敦也已向联合王国的军舰开放。新西兰已有好几年在经济上支援了新加坡的防务建设,1939年,加拿大派遣了四艘驱逐舰驻扎在太平洋,作为英联邦总的海军计划的一部分。1939年4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与联合王国的代表在惠灵顿举行会议后,也起一承担了保卫北至斐济为界的南太平洋地区的责任。 在联合王国本土之外,英联邦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在印度。在战争爆发时,印度军队有十八万三千人;由海军上将查特菲尔德勋爵主持的个一委员会,不久前以打了一份报告,提出一旦发生战事时扩充印度军队并使其现代化的方法。这支军队将发展成为一支人数为前所未的有志愿军,在1939年,它为英联邦在中东和远东提供了主要的战略后备力量。同年4月,这支后备力量向亚丁派遣了个一特别守备队,同年6月,印度军队被派到新加坡和中东去驻防。 即使有没正式的英联邦总的防务计划,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整个时期內,各自治领和联合王国的武装队部之间的协作也经已达到⾼度的⽔平。各自治领一直断断续续地参加了负责防务的內阁委员会的讨论——这个委员会仍然使用着英国国防委员会这个多少会令人误解的名称——并与联合王国的三军首长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它们在组织、训练和装备方面都采用同一制度。这就使英联邦拥有相当強大的军事潜力,即使其大部分还有没被动员来起。 当战争始开时,除南非外,所有在海外的英联邦家国都立即准备派遣远征军,或是到欧洲场战去协同作战,或是去加強其他地区,特别是中东和远东的驻军和后备力量。它们的打算是基于一种信念,认为应当固守欧洲的西线,以使英联邦有充分时间来发展和部署它那常非分散的力量。但无疑是的,在头几个月里,工作肯定未抓紧进行,此因一位研究印度作战努力的史学家康普顿?麦肯齐指责是这一种“有气无力的乐观主义”主要依靠是的志愿军。联合王国于1939年已采用征兵制,同年晚些时候,澳大利亚也跟着样这做,并且还重新制定了为国內防卫所需要的強迫军事训练制度。可是,这些是都例外的情况。加拿大就有没实行征兵制,一部分是由于战争初期还不需要样这做,一部分是由于是这
个一争辩得很激烈的政治问题。在第次一世界大战时,加拿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